大闸蟹产业:从小众珍馐到餐桌主流产业升级新篇章
在中国,大闸蟹曾一度被视为高端餐饮领域的专享美食,然而近年来,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养殖技术的进步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大闸蟹已逐渐走出小众圈子,成功迈向餐桌主流。本文将深度剖析这一传统产业如何实现华丽转身,并前瞻其未来发展蓝图。
时间:2016.11.17 浏览:19141次
昨天,崇明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 “‘光明杯’海峡两岸精品大闸蟹评鉴暨养殖技术交流活动”举行,以上海蟹种培育的台湾苗栗大闸蟹,穿越海峡回到“故乡”,与崇明产大闸蟹放上同一张餐桌,苗栗县优质大闸蟹产销协会理事长许文虎告诉记者,经过三年发展,苗栗已经成为台湾的大闸蟹之乡,年产规模达到近30万只,“在台湾,11月每个周末都会有大量食客慕名到苗栗品蟹,他们都很惊喜能在苗栗吃到正宗的上海大闸蟹。”
供应苗栗县的蟹种来自崇明岛上海海洋大学蟹种供台基地,对于苗栗大闸蟹而言,参加此次交流活动其实也是一次“回乡之旅”。
2011年10月,在上海市政府和上海市台办的支持与协助下,上海海洋大学与苗栗县政府签署《中华绒螯蟹养殖技术合作协议》,由前者派出专家组常驻苗栗县,辅导当地蟹农发展大闸蟹养殖。
上海海洋大学副教授王春介绍说,五年来上海共向苗栗县提供了236万余只优质蟹种。苗栗县目前已有大闸蟹养殖户58家,养殖水面26公顷,累计创造产值近3.5亿元新台币,拉动全县旅游增收近2.5亿元新台币。
苗栗县优质大闸蟹产销协会理事长许文虎告诉记者,上海海洋大学专家的专业指导令大闸蟹养殖产业在苗栗县“落地生根”。凭借黄满膏香、肌肉Q弹、口味鲜甜的特点,苗栗大闸蟹已经成为当地特色观光业的重要内容。
作为此次评鉴活动的主审评委之一,苗栗县优质大闸蟹产销协会名誉理事长刘政鸿也是两岸大闸蟹养殖合作的“元老级”推动者。在他看来,上海与苗栗县的“蟹缘”,已经成为大陆向台输出农业技术并惠及当地乡亲的产业典范。